“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多宝体育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场

发布时间:2023-05-05 08:12:09 人气: 作者:小编

  多宝体育4月27日(星期四)下午2:30,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场,市文物局、市规自委、西城区、海淀区、通州区相关负责同志将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都之窗将全程直播,欢迎关注!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四场,本场的主题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之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突出位置,持续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奋力开创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首都力量。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区、海淀区、通州区有关领导同志,介绍我市文博事业开展的实践探索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回答媒体记者感兴趣的问题。

  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 周楠森先生

  大家下午好!刚才主持人讲,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是全国文化中心,文物和博物馆是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22字方针前提下,做到“五个突出”,全力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首都文博事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向各位媒体朋友做一个介绍。

  我们知道文物资源有多重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在京世界文化遗产有7处,有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可以说北京的文物资源等级高、影响大。我们有备案博物馆215家,全北京的文物数量和质量在全世界大都市中都排在前列,含金量很高。因此,挖掘整理好文物和博物馆资源的价值,让它成为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载体特别重要。这几年来,我们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地挖掘价值。这几年围绕革命文物推出了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已经公布了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就在不久前,“进京赶考之路”也对社会开放,“蒙藏学校旧址”对公众开放,蒙藏学校旧址是我们党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了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验馆。这一些承载着光辉记忆的文物建筑,广受社会关注,是深度的党史教材,是现实的党史教室。

  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围绕北京三大起源,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城市之源、都城之源进行考古研究和价值阐释工作,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比如说,前不久,我们和市委教工委、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突出系统保护,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坚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等重点工作任务,突出了系统保护。

  “一轴”就是中轴线申遗保护,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重点文物腾退。通过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构建了文物保护的体系,持续地修缮文物,推进环境整治,出台了相关保护条例,相关成果也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一城”就是博物馆之城,今年即将发布《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致力于到2035年将北京城打造为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推动创建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一批卓越博物馆,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另外,开展“类博物馆”的登记管理试点,建设多样化公共服务空间。

  “两园”就是两个国家文化公园,一个是大运河,一个是长城。一会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通州段的汤部长会做一些介绍。

  “三带”就是三条文化带,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这几年来,北京市以两个国家文化公园和三条文化带为统领,加快了历史文化的系统保护和展示。

  这三条文化带都有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有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和西山永定河博物馆。另外,还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像琉璃河、路县故城遗址等等一批重点项目。三条文化带都有主题文化节,形成了三条彩带绕京城的生动格局。

  “一区”就是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这是全国首批。一会儿海淀区的同志会做介绍。

  “一中心”就是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这样系统保护的理念,更好地推动了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同时,我们将继续健全文物保护、研究阐释、政策制度、功能发挥四大体系,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得到系统保护与利用。

  习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首都文博工作按照的要求,我们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推动文物的生活化。文物的生活化这个“活”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舌头,三点水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抓研究。右边是舌头要抓传播,这个是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特别重要的一个路径。因此,我们这几年致力于将文物工作“化厚重为灵巧、化古老为时尚、化冷门为热门”,如何把厚重的文化重器用灵巧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何把古老的历史文化资源用时尚化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如何把冷门的历史知识转变为热门的耳熟能详的一些知识?这几年,我们打造了“会馆有戏”“古建音乐季”等文化品牌,推出了《博物馆之城》《最美中轴线》《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等一批文物文化题材精品力作,推动文物文创和文化产业发展,让文物更好地融入人民大众的生活。二是致力于数字博物馆、智慧文博建设。数字化是时代的脉搏,这几年我们和腾讯和北京测绘院联合,上线了“数字中轴”“数字圆明园”“北京博物馆云”等微信小程序,做好北京文博等公众视频号的推介,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三是社会化,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参与,这方面西城区、东城区有很多很好的探索。西城区分两批集中推出了15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一会儿西城区陈区长也会作一些介绍。东城区发布了首批10个焕发会馆活力的合作征集项目。我们今年还将发布《北京市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导则》,继续鼓励各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讲好文物故事。

  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也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共享。北京现有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00家,平均每年举办展览600多项,活动超千次,年服务观众超过5000多万人次。今年我们还将举办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系列活动。同时,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基础上,将举办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系列活动,继续举办2023北京长城文化节、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和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三大文化节,办好北京公众考古季、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等系列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今年还将持续举办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北京中轴线文创大赛等赛事活动,不断地增进人民群众的参与感、满意感、幸福感。我想就中轴线年首届中轴线文创大赛征集到参赛作品35433件。2022年我们的第二届大赛收到了9万多名选手的参赛方案76000多件,并实现了老中小年龄段全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全参与,确确实实体现了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今年第三届大赛已经启动,项目征集突出了百姓参与、百姓助力、百姓推动的目标,充分激发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最美文物守护人”的宣介,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资源,在推动国际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们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广泛开展与各国的文化交流,让文物活起来,让交流动起来,用声音传出去。参与承办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连续多年举办北京中轴线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举办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国际研讨会。我们和首规委办一起举办了世界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搭建中日韩合作平台,持续推进中日韩博物馆国际研讨会,形成博物馆展览“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格局。成功举办系列出境展览,在中国和秘鲁建交50周年之际,与秘鲁11家博物馆共同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展,增进了中国与国外人民的友谊。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中引入国际元素,充分展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当代价值。美、法、澳等15家海外华文报纸进行重点报道,整版宣传。我们承办的国际博协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共67个国家1500多名代表参加,在国际博物馆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市政府新闻办推出了“环球云赏北京中轴线之美——北京中轴线双百新媒体中英双语全球大直播”活动,深受海内外网民关注,超6亿网民点击观看。我们还依托北京白塔寺举办白塔文化周活动,举办中尼文化交流活动,打造白塔之夜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贝家花园、上义师范学院黑山扈校区旧址等20世纪早期中法人文交流历史遗迹内涵,讲好中法友谊故事,促进中法交流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为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我市坚决贯彻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统筹保护利用,逐步建立了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简要介绍如下:

  近年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对名城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此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均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名城保护的各项要求已全面融入首都各级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

  名城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迈入新阶段。重新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纳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体系,明确了名城保护是首都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机制,解决了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

  全面加强对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新版《条例》施行以来,我市陆续公布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48处)、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录(312处)、第一批和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88处、可移动文物2646件/套)、首批水利遗产名录(7处)、首批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名录(598处)、第七批北京老字号名录(17处),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8项)。

  研究制定《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实现“一栋一档”。出台《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指引》,在全国政协礼堂等历史建筑示范挂牌基础上,各区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挂牌工作。研究《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将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通过“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换租”等创新政策,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选择。

  完成皇史宬、贤良祠等文物内的住户腾退,有序推进太庙、天坛、先农坛等文物腾退工作;北海医院、东天意商场、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完成降层;蒙藏学校旧址完成修缮,已作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对外开放;清陆军部旧址、皇史宬预约开放、日坛圜坛对外开放。

  有序推进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村庄腾退稳步实施,玉泉山周边位于五环路以内的村庄基本完成腾退。织补生态循环绿色水网。36公里城市绿道串联起13个沿线公园。

  推进名城保护理念“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组织开展北京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系列活动,策划2021、2022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评选活动。出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词》。依托“北京印迹”平台,打造“名城保护·大家谈”等活动品牌,进一步营造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更好推动名城保护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首都功能。持续抓好老城、三山五园地区等重点区域整体保护,塑造大国首都形象,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

  (二)不断改善民生。继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申请式退租、申请式换租。保护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场所。

  (三)坚持整体保护。落实应保尽保要求,完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明确保护重点和保护要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推动文物和历史建筑腾退保护与活化利用。以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推动三条文化带建设。以首善标准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红色文化。

  (四)抓好统筹推进。注重政策创新和集成,完善保护利用机制。分批次公布保护对象名录。加强传统工匠等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社会各界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名城保护氛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多宝体育,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适逢北京建都870周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北京中轴线是老北京的灵魂和脊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光荣的历史责任。近年来,西城区以习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深入推进北京城市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落地,以加强北京中轴线保护为抓手,通过遗产保护推动城市功能优化、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走出了具有西城特点的城市更新路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着力中轴线沿线环境整治及风貌品质提升,使遗产环境品质再上新水平。通过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的扎实推进和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西城区重点加强与中轴线相关的景观视廊、城市天际线、历史街巷等遗产环境的保护。我们攻坚克难,北海医院东天意商场、地安门派出所、烟袋斜街21号已完成减量降层,先农坛内育才学校职工宿舍楼、教育学院教学楼已完成了腾退。截至昨天,随着最后一户签约,血液中心宿舍降层的征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我们完成了钟鼓楼和正阳门箭楼两个标志性高点周边的第五立面及景观视廊的环境整治提升。中轴北段,我们完成了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地外大街及万宁桥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并同步开展地安门外大街业态复兴计划,以“老场景、新消费”为导向,策划再现古都繁华商业街区。目前,育才学校新址立项、庆成宫腾退、地铁8号线什刹海站织补、天桥商场外立面整治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护传统街巷、院落和民居,注重保护好老砖、老瓦、老物件。新华书店·为宝书局重修亮相,作为中轴线一家在挂牌文物里经营的书店,成为“活的中轴线博物馆”。地安门商场经过降层升级改造,老地百变身新地佰,“中国式新生活”为地外大街复兴计划增添一抹亮色,“点亮中轴线”整体效果逐渐呈现。环境全要素和全过程保护的实施,让中轴线这一“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更加丰满和挺立,古都魅力更加彰显。

  二是着力用活用好中轴线上的历史文物,使古都时代活力不断迸发。从“闭门保文物”到“开门用文物”,西城区积极推动中轴历史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向活化利用转变,推动文化活动同遗产空间相融合。例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老字号——北京谦祥益老店去年底完成了整体修缮,借其开门亮相之际,我们以“非遗过大年,中轴迎新春”为主题,在这里举办了“寻非遗年味,逛中轴老店”活动,通过市民公开抢票的方式,把市民朋友请进来,逛老店、赏非遗、购文创,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这是西城区文物利用、非遗保护和传统节庆有机融合的积极探索。今年4月3日,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新市区泰安里,正式对外开放。“百年”海派弄堂焕然一新,在腾退修缮、保留“海派文化原味”的基础上,华丽转身变为城市新型公共服务空间,融合了多种业态,激发了区域生机,已经成为北京中轴又一打卡新地标。同时,西城区深挖中轴文化内涵,倾力塑造与首都功能核心区相匹配的文化品牌。围绕“讲述鼓西历史,见证鼓西变迁”,推出“打卡鼓西 漫步斜街”文化消费活动,鼓西33号这样的网红打卡点成为老街里的新时尚。运用现代科技赋能古都保护,以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为载体,创新推出“万象中轴”数字体验项目,实现文化遗产可读、可看、可听、可游,取得了较好反响。以云直播形式举办“中轴非遗·遗脉相承”主题的非遗“五进”(商圈、园区、文物、景区、酒店)活动,吸引线万人次。

  三是着力强化社会参与效能,使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更加深厚。我们吸引资本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使中轴线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更加持续。我们首创了文物建筑信用融资,与北京银行前门文创支行合作打造了“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新市区泰安里成为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我们注重发挥责任规划师、设计师、工匠师、经济师“四师”作用,构建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一体的风貌管控机制。积极开展“最美院落”试点和评选,推动老城保护向居民院落延伸。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孵化的公众参与品牌“四名汇智”计划,通过建立名城、名业、名人、名景的“四名”工作体系,公益支持有关名城保护文化活动的志愿团队近500个,开办名城保护活动超600场,其中,以中轴线项,既有中轴文化探访、青少年科普教育,又有充满穿越感的老城剧本游戏、名城摇摆舞等。在今年的申报计划中,涌现了更多的中轴项目,获批的就有48项,公众参与中轴线保护愈发活跃。我们不断加大引领社区居民参与遗产保护利用的力度。例如,在钟鼓楼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充分组织居民议事协商,对原本的无序鸽笼采取“一户一策”方式,与居民共同设计符合风貌要求、满足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既美化了环境,又守护了老北京鸽哨文化。中轴线保护区内各街道、社区还积极组织文化活动,什刹海街道的“非遗文化线 走近什刹海”、天桥街道将要开展的全区邻里节启动仪式等等,都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百姓日子相融合,为北京中轴线赋予了更多的人文魅力及活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人成为中轴线保护的支持者、参与者。

  下一步,西城区将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多宝体育,持续高水平推进控规落地,以中轴线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把城市有机更新与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把改善人居环境与丰富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守护好北京历史文脉的根与魂,不断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大家下午好!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全长42公里,占北京段总长度的50%以上,文化遗产丰富,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是北京市大运河的黄金段和主要承载区。为充分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旅和生态资源,2020年通州区结合落实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发布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这是北京市及运河沿线第一个发布此类规划的区县城市。落实文化之带、生态之带、产业之带和协同发展之带的战略定位,我们不断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也延展出“大运河文化+”系列品牌,全力塑造我们副中心最鲜亮的城市文化名片。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

  通州因运河而建,也因运河而兴,在历史上通州和大运河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近几年,结合历史上通州城市的发展,我们主打三张“古城”文化名片。一是通州古城,按照明清时期古城风貌,重点修缮完成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以及古城东北角楼遗址,其中通州文庙按照历史格局进行了恢复,燃灯塔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坚持保护为先的基本原则,启动了通州南大街片区腾退保护更新项目,重点保留“十八个半截”胡同的城市肌理,最大限度地留住历史记忆。二是路县故城,作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基本完整并且经过全面勘探和大规模考古发掘的汉代县城城址,是通州城市的历史之根、文脉之魂,目前这里正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遗址公园一期37公顷已经建设完成。三是张家湾古城,元代以后曾是大运河商业最为繁华的码头城市,南来北往的人才物资在此集散,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历史底蕴十分厚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张家湾也有十分密切地联系。为保护张家湾古城,去年我们完成了古城墙和通运桥的整体修复工程,对桥石、城墙进行了加固,未来还将根据考古勘探成果,在古城区域建设遗址公园。

  大运河文化带是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文明带,近几年,我们依托大运河做足三篇生态文章。一是以生态休闲体验为主题,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沿大运河建设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海子公园、张家湾公园等一批沿河公共活动空间和300多公里沿河绿道步道,还举办了马拉松、骑行、飞盘、露营大会等多种体育休闲运动,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参与和好评。二是以运河水系治理为主题,强化水环境改善,我们实施了北运河、萧太后河、通惠河三大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和两岸景观提升工程,运河水质现在达到四类水平,绿头鸭、蒙古银鸥等约200种水鸟,在运河边栖息,现在春暖花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市民到运河边游玩。三是以建设森林城市为主题,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2018年以来,我们完成13.5万亩平原造林,建设了32个千亩以上森林组团,全区森林面积已经达到45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3%,去年通州区成为北京市首个摘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平原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这个蓝图现在逐步变为现实。

  产业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题主线,近几年通州区文化产业重点聚焦旅游、演艺、设计、艺术创意四大板块。

  在旅游产业板块,统筹大运河城市段12公里文化和生态资源,建设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形成大光楼、漕运码头、柳荫码头等五大主题片区和25公里环河特色游线,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北京中轴线A级景区。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副中心博物馆、剧院和图书馆三大文化设施,今年底将建成向市民开放,成为北京市又一市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展示窗口。大运河景区同时还和环球影城互动,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与世界旅游度假区。

  在演艺产业板块,坚持“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理念,着力建设台湖演艺小镇,这里的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中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舞美基地,目前也举办了星期音乐会、爵士音乐节、演艺艺术周等演艺活动和郎朗大师课等艺术教育活动,对演艺小镇建设的头部带动效应明显。台湖演艺车间引入市级文艺团体来驻场进行沉浸式演出,以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汇聚人气、烟火气,也逐步提升了小镇名气。

  在设计产业板块,我们重点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努力建成国际设计之都的主平台“城市科技应用的样板区”。目前已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和北京时装周三大品牌活动永久落户在小镇。山魈映画、蓝色宇宙等20家元宇宙企业也已进驻,助力副中心打造元宇宙产业聚集区。

  在艺术创意板块,宋庄聚集了近5000家艺术工作室、近70家艺术场馆和上百家艺术类直播平台,是全国艺术家和艺术场馆最密集的区域。目前宋庄的小堡艺术区、小堡文化广场、小堡南街和首开印象街“两点一线”的改造成果初显,宋庄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我们围绕艺术创意定位,抓好规划引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创意小镇。

  以大运河为载体,通州区不断加强和运河沿线月,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以来的首次全线公里实现了游船互联互通,漫游运河话千年成为现实。

  和天津、河北的兄弟地区,我们除了协同推进北运河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以外,还促进文化的交流合作,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比如我们发起成立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大运河文创联盟等合作组织多宝体育,举办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峰会等活动,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运河文化故事,集中展示“运河复兴”。

  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我们全年活动都是要突出这一主题。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能达到这三个目的:

  第一,要让人民更好地理解北京何以为都。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我们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让大家看到北京从一个边陲重镇,逐步成为国家首都、成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首都的这个过程,增强人民对北京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第二,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何以为中国。北京从边陲重镇成为国家首都,主要发生在金代,距今870年。从金代开始北京有多个民族来共同建设,有女真族、蒙古族、汉族、满族,但是不管是哪个民族,都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强调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可以更好地让大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是何以为文明?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习说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目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策划了系列活动,简单来讲,突出在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4月份,我们在首都博物馆推出了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纪念特展——辉煌中轴;4月份还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比如跟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推出了《金中都》三集纪录片,已经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还有“文物里的北京”等等系列活动。第二个板块,5月份我们围绕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策划了五大板块、25个方面的主要活动,这些活动也有很多亮点,比如说有超过100场展览同步对社会开放,让公众一饱眼福。百家博物馆推出了千件珍贵文物,让观众了解身边的文物,每天万张博物馆门票免费抢,带大家走进博物馆,等等。第三个板块,在6月份,我们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还要推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的主题演出、相关的研讨活动等等,欢迎大家到时候关注。谢谢!

  随着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咱们也得知《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年)》将在年内正式公布,我想请问陈局长,围绕这一《规划》北京将推出哪些举措推动博物馆之城的高质量发展?谢谢!

  陈名杰:谢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将博物馆之城列入到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年国家文物局和市政府又签订了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战略合作协议。博物馆之城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呈现出资源联动、共建共享,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发展势头。

  今后,我们想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和优化顶层设计,就像你刚才问的,我们今年要发布《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另外还要完善配套文件、政策,特别是制定“类博物馆”的管理办法、配套文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之城的建设。

  二是优化博物馆的布局,依托“两轴三带”,“两轴”是中轴线和长安街,三条文化带,建构博物馆之城的轮廓肌理,支持有条件的区实施博物馆强区战略,探索利用腾退文物建筑、工业遗产等闲置空间及城市综合体,引入博物馆文化功能,推动建设一批重点博物馆,比如说中国长城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博物馆、西山永定河博物馆等一批代表首都形象的现代化博物馆。

  三是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要持续推动北京地区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免费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注重提高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建设北京博物馆之城研究中心,推动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规范化发展。

  四是完善博物馆的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实现部分博物馆错峰开放、延时服务,将博物馆融入到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生活圈,探索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博物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是推动博物馆融合发展。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搭建文创产业合作平台,打造更多具有首都特色、融合现代元素的文化IP,完善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发展壮大博物馆之友、志愿者队伍多宝体育,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社会动员机制,大力实施“博物馆+”战略,找准博物馆与科技创新、旅游、商业、传媒、设计、城市规划等生活生产的结合点,倾听大众不同需求,促进博物馆与社会各界跨界融合。

  今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系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北京建都870周年,今年重点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

  二是推进文物腾退保护利用专项工作。央地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落实共同的责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和任务,做好中轴线申遗涉及的重点文物腾退保护和周边风貌的提升工作。

  三是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区域工作。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工作。加强三山五园地区名城保护工作,持续开展“重走进京赶考路”等活动。

  四是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等保护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吸收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研究出台有关配套政策,精心保护好胡同、四合院的建筑形态。

  五是营造良好的名城保护氛围。传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价值和保护理念,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和参与相关工作提供平台。

  中新社记者:谢谢!提给西城区,围绕中轴线文化内涵,请介绍一下西城区推出的文旅品牌情况。

  陈朝晖: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几年,全方位保护和传承中轴线文化遗产,一直是西城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注重多元融合、整体谋划、精细打磨,持续推出了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动,在文物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展示传承新模式,希望以丰富的文旅活动,带动老城焕发新活力。

  这些活动品牌,有大家熟悉的、已举办多年的“什刹海文化旅游节”,有这几年创新推出的“白塔夜话”“我在中轴修文物”“走读北京City Walk”等文化品牌。前面也介绍了一些,更加密集地推出了文旅产品。去年,我们推出“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今年春节,我们推出“北京中轴非遗潮荟”活动;2月,我们推出“打卡鼓西 漫步斜街”文化消费活动;3月至4月是北京最美的季节,百花争艳,我们以花为媒,推出法源寺“丁香诗会”、宋庆龄故居“海棠诗会”。最近,鼓楼外的新华书店·为宝书局亮相,与正阳门外Page One书店一北一南、与“书香西城 阅读行走”品牌活动线上线下遥相呼应,使市民可以全方位认识和感受中轴文化之美。

  另外,我们支持文艺院团与天桥艺术中心合作,吸引好作品来西城,到天桥艺术中心开展驻场演出,天桥演艺区被文旅部公布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我们将围绕中轴持续发力,希望有更多的市民朋友和游客打卡西城、打卡中轴,亲近文化遗产,真正感受古都魅力,热爱这座城市。

  新京报记者:想提问海淀区领导,您刚才介绍到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于今年对外开放,想知道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如何?以及届时带给观众哪些展览和体验?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海淀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核心项目之一,也是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点睛之笔,项目位于原创村园的西花园(现在海淀公园内),占地面积是0.92公顷,规划建筑面积是21205平方米,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正式对外开放。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定位为国内领先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打通文化、科技、旅游的边界,彰显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以优质的展览体验发挥其在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通过对园林组团建筑的错落、变形和地上空间的塑造,实现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完美融合,是北京园林院落式布局的当代表达。

  展览是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的重点,在故宫博物院、首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及北京三山五园史地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五个展览已确定大纲主线和形式设计,主要包括:一是海淀历史展,讲述海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海淀历史展分为三山五园即古代海淀历史文化展和海淀发展成就展两个展览,是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基本陈列,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古代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现代为新中国奠基的红色文化和当代中关村勇立潮头的创新文化。其中古代展以海淀博物馆所藏一万多件出土文物为核心,展现海淀依山拥水抚养千年的雄奇景色和人文荟萃。观众可以欣赏,包括唐牡丹芦雁图等文物精品多宝体育,感受海淀各个历史时期浓厚的文化沉淀。二是沉浸式数字展。为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翅膀,三山五园数字展是文化和科技高度融合的沉浸式展览,展览以穿越时空为故事线,以一个少年的第一视角穿越回曾经的三山五园,讲述三山五园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文化内涵和历史地位,分为四个篇章:以空间折叠的方式完成多种场景的转换,展览以数字艺术思维对展厅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塑造全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空间,以数字化、智能化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打造海淀新媒体艺术新空间。此外,文物引进展也正在筹备中,旨在打造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古老文明对话,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借此机会,我也提前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届时欢迎大家到三山五园参观游览。

  通州在汉代就有城,最早称为路县,后来金代因为漕运通济升格为通州,城址在今天的通州老城一带,明朝迁都北京后,因为营造北京城大量材料需要从南方通过大运河运来,所以有漂来的北京城一说,这也造就通州成为大运河北首仓储重镇的地位,明清时期通过大运河运抵京城的漕粮每年有400万石左右,所以古代通州八景中有“万舟骈集”这一景象,史书记载“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这也印证了漕运繁荣的盛景,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进一步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擦亮通州古城这张名片,近年来我们也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相关工作。

  第一方面,我们对现状保存还比较完整的文化遗产采取整体性的保护修缮,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燃灯塔和周边古建筑群,这里也是大运河文旅景区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我们现在结合5A级景区的创建,恢复了通州文庙的历史布局,也采用VR等技术设立了状元文化展、北运河非遗传习所,新展出皇木、闸石、石碑等运河文物,让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西海子公园,我们对现在李贽墓周边区域下一步将要加强文化展示,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成就,以及和通州的关系。另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块就是现在古城南大街,由“十八个半截”胡同组成,这里是目前通州老城里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片区,我们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绝不推倒重建,保护好有价值的老房子、老胡同,对市民采取申请式腾退,可以自主选择走或者留,未来根据历史风貌进行保护和提升。

  第二个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作出默默贡献的一些文物也进行恢复,比如整体搬迁的潞河驿,以及目前仍然埋在地面之下的通州古城的城墙,我们在部分商业设施、公共空间建设中将会进行恢复和展示。对于通州古城东门瓮城遗址还建设遗址公园,对古城原来的通流闸、石坝码头等,目前还缺少考古资料支撑的这些文物点位,我们将采取设立标识牌等方式,讲述好通州的历史故事。

  第三方面,我们在区域配套设施、商业体和市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将会结合通州古城的北城门、钟鼓楼等重要的历史文化空间,设计文化景观节点,构建古城特色的空间体系。

  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也请咱们所有记者继续关注和报道“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